穿越大明,带着朱元璋去正统! > 讨论区 > 书评详情
弃七VIP★☆☆
朱祁镇是最冤枉的一个皇帝
戒不掉的烟VIP★☆☆☆
  还有一件事,正统十年徐达的曾孙徐显宗因为上朝没来被锁在皇宫外公开示众羞辱了一顿,五月彭城伯张瑾,这是英宗他奶奶太皇太后张氏的亲弟弟爷爷辈的,因为家里私自养太监,被英宗下刑部大狱关了一阵,他姑父驸马都尉焦敬正统八年因为收受贿赂,放高利贷被英宗锁在长安门外公开示众,正统十三年又因为不上朝罚了一年的俸禄,家人都尚且如此,杨洪的事被英宗查出来他必死
侯冬磊VIP★
侯冬磊VIP★
  国榷明确记载,当时朱祁镇派人从京营中带了10几万人去打安南了还是缅甸了我记不太清,肯定没有历史记载的这么多人,而且也先到北京的时候就3万人,先不说他怎么敢去打的,就他这么点人是怎么到达宣府居庸关中间的土木堡的?
打酱油de路过VIP★☆☆☆
  回复1楼(戒酒的李白。):那是麓川之战,也是个耻辱,打了三次都没抓住任思发,虽然都赢了但明军死伤惨重,最后甚至把麓川一部分都直接割给缅甸了,直接让缅甸地盘大了三分之一,网上还有很多人吹麓川之战时朱祁镇的一大功绩呢
打酱油de路过VIP★☆☆☆
  回复1楼(戒酒的李白。):脱脱不花:上万瓦剌军队和两万左右的女真、兀良哈三卫人马进攻辽东,阿剌知院:三万余人的队进攻居庸关;也先:蒙古的三万兵力,而且还有两万多瓦剌军在进攻古北口,这就是你口中的只有三万人
收起回复
13047..VIP☆☆☆
弃七VIP★☆☆
  现代挖掘史料已经洗白,所谓叫门是文官编造的,所谓于谦,也是文官把别人功劳戴自己头上。保卫战最大功臣石亨,战前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不是于谦,而是两个太监。刚好,不管是武将还是太监,都不被文官瞧得起,事后记功,那定是我文官出力大,区区阉宦跟武夫也配?
  回复1楼(弃七):哪一篇文章在这鬼扯。明朝那些事儿看多了吧你
弃七VIP★☆☆
  回复2楼(莱肯):我没看过明朝那些事,京师保卫战功劳到底是于谦还是石亨,正史记载的清清楚楚,自己去查查那时候究竟有多少人是坚决抵抗的,于谦在里面又是什么分量。
  你是不是有病蠢货??你脑子是屎吗??
Depressed VIP☆☆
  回复3楼(弃七):你说其他的还可能值得推敲,但于谦绝不是这样,于谦和张居正有个特点很像,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心里装的全是公义和国家法度,很多同僚都恨他入骨。更大的可能是文官集团阴谋得逞后,并不在意丢掉半壁江山。不过于谦力挽狂澜顺带着无意间帮那**人擦了屁股。可是后来执政时得罪了更多的人,索性文官就把于谦推到夺门时的漩涡里借皇帝的手杀了。
收起回复
kVIP★☆
丨NightmareVIP Super
弃七VIP★☆☆
幻城1314VIP★☆
  土木堡之变导致武将集团失势,朱祁钰只能依靠文官,但是也相对制衡了文官的,朱见深就重视武将,但是大明武将勋贵,死的死,没剩几个了,根本就弄不过有科举制的文官集团,而弘治朝大放任文官野蛮生长,朱厚照为了夺取兵权,才不惜一次一次离开皇宫,甚至怕死,还建立了豹房,一直在豹房里面处理文政,结果最后还是离奇的落水得病而死,请你告诉我一个正直盛年,文武双全,能带军冲杀的皇帝居然能落水而死,更可笑的是史书上记载朱厚照水性很好,还有天启皇帝,天启皇帝算是明朝里面比较冤的皇帝了,他在位期间制衡东林党,浙党,晋党,还扶持起了阉党,结果也是落水而死,真奇怪啊
hu157..VIP★★☆☆
  回复1楼(幻城**):和我观点一样,朱厚照病重时,御医一直医不好,朱厚照要更换御医医病,是杨廷和不准,并痛斥朱厚照,当时所谓的江彬造反更是不可能,江彬是朱厚照在打小王子时在边军中所提拔,可以说是心腹,而朱厚照病重时文武百官以谋反诛杀了江彬,还有所谓的八虎,最早死的是刘瑾,剩下七虎至朱厚照死后还剩下一个,以当时文官和宦官之间的对立关系,应该不可能放过,可文官还是放过了,可见朱厚照之死与其有关,甚至朱厚照病重时就是文官授意其囚禁朱厚照
幻城1314VIP★☆
  回复2楼(hu**):朱厚照出宫就是为了收拢军权,但是把自己收死在外面了,他的父亲因为大放任文官生长,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文官已经开始染指军权了,朱厚照如果没有死的,或许会可以遏制这种情况,而到了嘉靖年间,嘉靖也是被文官弄了几次之后就有心理阴影了,就开始修道,不闻窗外事了,隆庆算是有点能力打破了军权专属,收拢了一部分军权,同时利用军权开关,可惜这个皇帝死的也早,或者说嘉靖活的太长了,而万历年间又因为张居正揽权,再次造成文官集团做大,而且出现了党争,后来经历一次次战争,彻底把隆庆,万历所攒的最后一点家底打光了,泰昌帝就不说了,天启看到这种局势估计都要骂娘,这时候的文官集团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历史之最
幻城1314VIP★☆
  回复2楼(hu**):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官集团实力之大已经达到封建历史之最了,能与之相比的,也就只有隋朝时期的门阀了吧,宋朝的文人还讲点风骨,也就是说他们还要脸的,而明朝这个时候的官员连最后一张脸皮都丢掉了,天启皇帝再次学**了朱厚照的方法,培养太监,最终他也落得和朱厚照这一样的下场,崇祯朝为了修订天启皇帝的史书,足足修了11年之久,天启皇帝一共在位就七年,隋书都没有修这么久,崇祯就不用多说了吧
收起回复
分页:首页(共1页 10条)